內容來自sina新聞

樓市限購拆瞭婚姻的墻?

  針對近日媒體報道的"婚托"等現象,北京市住建委啟動檢查,如果開發商和中介機構參與教唆、協車貸屏東麟洛車貸助"婚托",都將從嚴查處;購房資格核驗系統中,出現"閃婚"三次的身份證號將自動"告警"。(7月17日《法制晚報》)

  那邊廂為防"政策性離婚",南京一度推出離婚限號;這邊廂為防止"政策性結婚",北京查處"婚托"。仿佛限購扒瞭婚姻圍墻,變成兒戲過傢傢似的,成瞭隨意進出的菜園門。倫理道德讓位於利益,令人無比唏噓。而相較於"政策性離婚"獲取傢庭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充當"婚托"則成瞭牟利赤裸裸的交易,更該譴責並查處。

  問題是,限購條件設置中,有京籍戶口傢庭具有購房資格,等於賦予戶籍以無形的價值。而婚姻以法律的形式確立的關系,結婚與離婚,從不視其目的而有真偽的區別,履行瞭法定程序即意味著合法。換言之,即便是明知假結婚,如何懲處都沒有法律依據。

  正因如此,北京對"婚托"的查處,也不過是"閃婚"三次的身份證號自動"告警"。坦率說,這不過隻對職業"婚托"有所抑制。理論上講,凡具有北京戶籍且不在婚姻狀態的,都可有至少2次無任何風險尋租購房婚姻的機會。試想,有瞭如此政策漏洞,這樣的"補丁"又有何用?

  事實上,利益的誘惑與風險同在,"政策性離婚"有假戲真做的,"婚托"購房未必不會變成弄假成真的,財產風險、倫理道德風險都存在。比如,"婚托"耍賴不肯離婚,要挾要價甚至分房產,抑或購房者同樣耍賴企圖婚姻成真的等等。弄巧成拙或許是對違反普適準則最好的懲罰,但是"橋"影響"路"的規則,不能不反思"橋"的設計本身就有問題。

  房產限購政策的初衷是抑制投機性炒房,保持樓市供需的平衡和價格平衡。但是,層層設置的限制條件,卻人為地將購房的資格無限細分,身份、戶籍、房產、社保、納稅、婚姻、工作等等都成瞭條件,並與稅率、貸款掛鉤。帶來的結果,在打擊瞭炒房的同時,也對正常的改善性居住需求等產生瞭誤傷,出於利益的考慮,形形色色鉆漏洞的伎倆就顯現出來瞭。並且從實踐來看,條件越多漏洞就越多,不停地給漏洞打補丁,從來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其實,打擊投機性炒房該著眼於結果的判斷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即農地變建地條件算公式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汽車貸款應以持有為標準,而非購買或者出售。比如,炒房的結果必然是多套房在手,隻要對過多房產的持有環節征稅,並且呈階梯式,持有越多成本就越高,風險也越大,抑制的能力自然能夠顯現出來,避稅、誤傷等負面的影響便可以避免,政策性"婚姻"的光怪陸離不治自愈瞭。顯然,房地產調控需要更多技術的手段,而非門檻式的管控。

新聞來源http://fs.house.sina.com.cn/news/2013-07-19/09433363641.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clusionvmho1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